英格兰队近日公布了最新一期国家队名单,让人意外的是,皇马球星贝林厄姆并未入选。针对这一发生在球员健康无虞情况下的落选事件,英格兰媒体《每日邮报》的记者克雷格·霍普深入分析认为,若贝林厄姆继续展现所谓“领衔主角综合征”,他与球队未来可能只有一个结果。而与此同时,主教练图赫尔其实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关键。

回顾本周,贝林厄姆刚刚被评选为英格兰年度最佳球员,但这份荣耀并未为他赢得新一期国家队征召。图赫尔可能早已感慨万千:尽管贝林厄姆被冠以“球队救世主”之称,但图赫尔的策略显然不容许个人英雄主义的蔓延。
当这项奖项的结果在他耳边响起时,恐怕贝林厄姆也曾暗自发出“还能有谁?!”般的自豪感。诚然,我们都无法否认他的实力与天赋。然而,话题的本质并不是他是否优秀,而是他的个性是否契合团队合作的需求。
问题的核心在于,一个被视为“主角”的球员,是否能从心底转变成为团队的真正柱石。图赫尔显然想看到的是一个和谐的集体,而不是一群围绕某一颗耀眼“流星”旋转的个体。这样的“流星”,一旦带着气场过重的态度出场,很可能会将队伍的整体节奏带偏。
在不久前的一场对阵塞尔维亚的比赛中,图赫尔曾表达了自己的观点。他表示:“比赛中没有人纷纷扰扰、抱怨挥手或满脸不快。我们的团队很稳定,表现出了一种朴实努力、不急不躁的状态。”这番话尽管未点明具体人选,但显然意有所指——贝林厄姆的倾向性格或许正是主帅暗示的一部分。
过去的争议仍未平息。前英超球员阿邦拉霍曾在公开节目中炮轰,认为霍普的观点无稽之谈,因为最好的球员理应出现在首发阵容中。然而,这种观点未必完全适用于现代足球。在团队运动中,最耀眼的个体并不一定能代表整体效能的最大化。
看回英格兰足球历史,成功的例子或许能说明问题。在1966年的世界杯夺冠壮举中,英格兰队曾让当时的超级前锋吉米·格里夫斯坐在替补席,而用实力稍逊但更契合集体需要的杰夫·赫斯特首发。结果,赫斯特一战封神,这一抉择成就了英格兰历史上的巅峰时刻。
即使如今贝林厄姆暂时未能入选,但图赫尔不可能将这样的天才彻底拒之门外。他必须为世界杯做好准备,而这意味着他需要观察这名年轻球员在激烈批评后的成长态度。图赫尔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更成熟、更团队化的贝林厄姆,而非依然沉迷于单打独斗的孤胆英雄。
那么,贝林厄姆的最佳角色又是什么?如果图赫尔延续4-2-3-1的阵型,那么贝林厄姆在前腰10号位的位置可以发挥得更游刃有余。在这个角色中,他可以拥有更自由的创造空间,同时让身后的凯恩作为支点,从而适当减轻他防守纪律性不足的隐忧。
当然,这一切的前提是贝林厄姆需要明确:他的表现是为团队服务,而非满足个人心中的渴望。如果贝林厄姆能完成自我更替,他的天赋将更好地为集体所用,成为英格兰队在未来重要赛事中的一大利器。
回顾历史,大卫·普拉特堪称优秀榜样。这位英格兰中场以屡屡贡献关键时刻闻名,而他对团队无私的付出更是为人称道。他从未主宰过比赛,却能稳定带来团队所需的胜利瞬间。甚至当他失去队长袖标时,他也依然展现令人佩服的优雅与从容。

贝林厄姆是个年轻人,足够优秀且足够聪明去学习。从普拉特这样的榜样中汲取经验,无疑能够帮助他调整心态,将潜力最大化。图赫尔的目标同样清晰,他追求的从来不是个人奖项,而是全队共同举起的大力神杯。